然而,目前的OFG策略侧重于OFGs的“初始”调控对活性位点电子结构“最终”变化的影响,尚未对特定OFG与活性中心相互作用的“过程”进行研究。这种模糊的认识阻碍了活性中心的理性设计,使*OOH吸附能的优化停留在试错的层面,阻碍了高性能分子催化剂的开发。
为此,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杨辉、程庆庆团队提出了一种特定OFG调节策略,并阐明不同的OFGs通过长程(羧基和环氧基)或短程(羟基)作用对Co中心的电子结构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从而对2e– ORR选择性产生相反的影响。有鉴于此,与优化催化剂集成的PEM电解槽在400 mA cm-2的电流密度和低至~2.1 V的槽压下连续稳定地产生~7%的H2O2水溶液超过200 h,展示了在卓越稳定性方面的突破。




该工作为催化剂活性中心电子结构的理性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Yihe Chen, Cheng Zhen, Yubin Chen, Hao Zhao, Yuda Wang, Zhouying Yue, Qiansen Wang, Jun Li, M. Danny Gu, Qingqing Cheng, Hui Yang
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与上海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陈怡和。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 10.1002/anie.20240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