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的文章,本文的标题为“Near-Infrared Bioluminescence Assays for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and Cellular Membrane Fusion in Deep Tissues Using Split Akaluc Reconstitution”,本文的通讯作者为东京大学的Takeaki Ozawa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为生物分子成像和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的开发。

基于荧光素酶催化荧光素的生物发光成像在活体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其无需外部激发,能够实现高信噪比的实时监测。然而,现有生物发光系统(如萤火虫荧光素酶 Fluc和NanoLuc)在深层组织成像方面存在局限性,如信号穿透力低、背景噪声高等。为此,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发光酶Akaluc的酶裂片互补技术,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筛选确定了最佳拆分位点,分别融合感兴趣的蛋白,当蛋白在发生相互作用发生时恢复荧光素酶的催化发光能力,从而提高信号灵敏度和组织穿透能力。

首先,为了明确Akaluc最佳的切割位点,作者依据Fluc的结构设计构建了一个Akaluc片段文库,并使用雷帕霉素诱导FK506 结合蛋白(FKBP)和FKBP结合域(FRB)相互作用,根据发光强度和结合前后发光相对变化幅度进行了筛选,最终选择了N410/C392作为最佳切割位点。

随后,作者在体外和体内分别验证了该策略对GPCR/β-Arrestin 互作的可行性。体外实验选取FPR1-β-Arrestin 1和ADRB2-β-Arrestin 2作为模型,以评估Akaluc系统对 GPCR/β-Arrestin 相互作用时间模式的检测能力。作者将AkalucN 与 β-Arrestin融合,AkalucC与GPCRs融合,并在GPCR与AkalucC之间引入柔性短肽 (GGGGS)4以恢复其立体结构。cAMP水平和发光强度变化显示,配体诱导的GPCR/β-Arrestin互作使两段Akaluc片段接近并恢复生物发光活性。同时作者还检测了Akaluc系统的灵敏度,并发现在HEK293细胞中,1 nM配体浓度就能诱导明显的发光信号。此外作者还捕捉到不同GPCR/β-Arrestin结合模式的时序差异,展现了其在GPCR信号研究中的应用潜力。

在体内实验中,作者比较Akaluc和Fluc系统,发现GPCR/β-arrestin 交互作用仅能导致Akaluc裂片的互补并发出能够穿透深层组织的近红外光。通过同时注射竞争性抑制剂prop和配体iso,发光强度被显著抑制,说明生物发光信号的特异性。

由于Akaluc片段表现出高效的重构特异性,作者分别开发了两种包含Akaluc片段的细胞系,利用Akaluc系统检测肌细胞融合过程。通过将分别表达AkalucN和AkalucC片段(分别称为N探针和C探针)的细胞系引入小鼠C2C12肌细胞中,当肌细胞发生融合时,N探针和C探针自发相互作用,并通过蛋白质剪切反应共价重构为功能性Akaluc,从而产生生物发光。最后,作者将Akaluc系统应用至活体小鼠中,并成功观测到与体外实验一致的肌细胞融合事件。

最后,作者将Akaluc系统应用至活体小鼠中,并成功观测到与体外实验一致的肌细胞融合事件。
总的来说,本文开发了一种Akaluc裂片重构方法,并验证其作为检测深层组织细胞事件的有效工具。
本文作者:CJJ
责任编辑:WYQ
DOI:10.1021/acs.analchem.4c06986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analchem.4c06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