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21-58952328
北京化工大学孙振宇课题组综述:提高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CO2热催化转化中的性能2021-11-26
DOI: 10.1016/S1872-2067(21)63841-X

https://doi.org/10.1016/S1872-2067(21)63841-X 

前    言
近日,《催化学报》在线发表了北京化工大学孙振宇教授团队在CO2催化转化领域的最新综述文章。该工作综述了提高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CO2热催化转化反应中性能的相关策略。论文第一作者为:郝磊端,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为:夏启能,张强,孙振宇。

背景介绍
大气中CO2浓度的急剧增加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将CO2催化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为降低其浓度提供了可行路径,并且可同时实现碳资源的合理利用,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由于CO2自身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惰性,设计开发高效催化体系对实现其转化利用至关重要。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是一类由有机配体和金属中心通过配位键组装而成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可设计性、高比表面积和多孔性等独特性质,MOFs在催化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性能。设计稳定的MOFs和MOF-基材料并对其结构进行优化改性,促进温和条件下CO2的高效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提高MOFs在CO2热催化转化反应中性能的相关策略,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本文亮点
综述了提高MOFs在CO2热催化转化反应中性能的几种策略:

(1)对MOFs结构中的配体进行设计,包括在配体中引入功能基团,如含氮基团提高CO2吸附量,或具有路易斯酸碱性的基团活化底物;将活性配合物,如氮杂卡宾等作为配体合成MOFs,促进CO2活化;设计多元配体MOFs,引入多催化位点。

(2)调节MOFs结构中的金属中心,包括设计混合金属中心协同催化及提高材料在反应体系中的稳定性;设计包含活性金属团簇的金属中心,催化特定反应,拓宽MOFs在CO2转化反应中的应用。

(3)构筑多级孔MOFs,增加活性位点的利用率,促进反应过程中的传质。

(4)设计MOF-基的复合材料,包括MOFs作为载体与金属纳米颗粒、活性配合物和聚合物构建复合材料,引入更多活性物种,提高材料的催化性能。

(5)利用MOFs作为前驱体制备MOF-基衍生物材料,获得高稳定性的催化材料,应用于CO2加氢等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中。

此外,本文分析了MOF-基非均相催化材料在CO2热催化转化领域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包括MOFs材料结构优化、催化机理研究、规模化制备等方面,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图文解析

 

图1. ZnTCPP⊂(Br)Etim-UiO-66催化CO2与环氧化合物反应的可能机理 (Inorg. Chem.2018, 57, 2584–2593. 论文中出现的Figure 3)

要点:

通过配体设计,可在MOF中引入具有催化活性的官能团或化合物,增强其催化效果。如图1所示,将金属卟啉ZnTCPP和溴化咪唑作为多元配体与Zr合成ZnTCPP⊂(Br)Etim-UiO-66。该多元MOF中同时包含可活化环氧化合物和可活化CO2的催化活性位点,从而避免了助催化剂的使用,在简化催化体系的同时保持了反应的高活性。

图2. Co-Zn双金属MOF催化CO2与环氧化合物反应的可能机理 (Dalton Trans.2020, 49, 312–321. 论文中出现的Figure 4)

要点:

通过对MOF中的金属中心进行调节,合成双金属MOF。如图2所示,此混合金属MOF中Co-Zn位点可起到协同作用,相比于Co或Zn单金属MOF在反应中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效果。

图3. (a)多级孔MOF mesoCu@Al-bpydc的合成示意图;(b)多级孔和微孔MOF (mesoCu@Al-bpydc和microCu@Al-bpydc)的催化效果比较(Adv. Mater.2019, 31, 1904969. 论文中出现的Figure 5)

要点:

在MOF结构中构筑多级孔,可促进催化反应过程中的传质,并有利于较大分子反应物接触催化活性中心。如图3所示,通过Cu(BF4)2的腐蚀作用可由微孔MOF Al-bpydc得到多级孔MOF mesoCu@Al-bpydc。对比微孔microCu@Al-bpydc,多级孔mesoCu@Al-bpydc具有更好的催化效果,且在大分子反应底物中表现出明显优势。

图4. CuZn@UiO-bpy的合成示意图(J. Am. Chem. Soc.2017, 139, 3834–3840. 论文中出现的Figure 8)

要点:

通过设计MOF-基复合材料,可引入更多催化位点。如图4所示,用后合成修饰的方法在UiO-bpy中引入Cu、Zn物种,在催化CO2加氢生成甲醇的反应过程中原位生成包含Cu/ZnOx纳米颗粒的CuZn@UiO-bpy复合物催化剂。由于UiO-bpy中孔结构对原位形成的Cu/ZnOx纳米颗粒的限域效应,以及各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CuZn@UiO-bpy具有高稳定性,且表现出比商业Cu/ZnO/Al2O3催化剂更高的生成甲醇选择性和活性。

图5. 含有Zn单原子的中空多孔碳(HPC)的合成示意图(Angew. Chem., Int. Ed.2019, 58, 3511–3515. 论文中出现的Figure 12)

要点:

利用MOFs作为前驱体合成MOF-基衍生物,可获得具有独特结构和催化活性的材料。如图5所示,利用模板法合成具有中空结构的ZIF-8,再经过热解形成含有Zn单原子的中空多孔碳(HPC)。HPC的中空孔结构使其表现出光热效应,结合材料中含有的Zn单原子活性中心,HPC可在光照条件下催化CO2转化反应。

全文小结

1. 通过对MOFs结构中的配体和金属中心进行设计,可提高其催化性能;此外,利用各活性位点之间的协同作用可简化催化体系,避免助催化剂的使用。

2. 通过构筑多级孔,可促进MOFs催化过程中的传质和活性位点的充分利用,并有助于较大分子反应底物与CO2的反应。

3. 通过设计MOF-基复合物和衍生物可有效引入更多催化活性物种,进一步拓宽MOFs在CO2转化中的应用。

作者介绍

孙振宇,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导,材料化工系主任,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专委会新荐秘书长。2006年获中科院化学所理学博士学位,师从韩布兴院士,先后在爱尔兰圣三一学院、德国鲁尔波鸿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CO2、N2光/电化学还原催化材料的设计、催化性能及反应机理研究。作为中国博士生代表,入选参加第56届德国林岛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大会。2012年获得德国洪堡学者基金。在Nature Nanotechnol.等期刊共发表论文138篇,文章被ScienceNat. Nanotechnol.等亮点报道,被SCI杂志他引 > 11000,H因子46 (Web of Science)。作为一作/通讯作者,在Prog. Mater. Sci.The InnovationChemAngew. Chem.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等期刊上发表论文97篇,其中12篇一作/通讯作者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含1篇热点论文),入选2019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2019中国年度论文;7篇论文他引均超过100次;连续入选2018和2019年度英国皇家化学会Top 1%高被引中国作者榜单;应邀为4部英文专著撰写章节;担任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煤化工》期刊的编委,《物理化学学报》、The InnovationNano ResearchSmartMatRare MetalsTungsten期刊的青年编委;应邀为《物理化学学报》组织了“CO2还原”特刊,正在为ChemElectroChem、Journal of Experimental NanoscienceCurrent Opinion in Green and Sustainable Chemistry期刊分别组织“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is”特刊、“CO2 Catalysis”特刊、“CO2 Capture and Chemistry”特刊;获得《物理化学学报》“优秀论文”、“专刊策划奖”、“青年编委突出贡献奖”、“优秀审稿专家”。

最新产品
园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