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21-58952328
Bucherer–Bergs反应2019-04-01

由羰基化合物、氰化钾(KCN)和碳酸铵[(NH4)2CO3]或者氰醇和碳酸铵制备乙内酰脲的反应被称为Bucherer–Bergs反应。此反应属于多组分反应(MCR)。氰醇和碳酸铵也可以进行此反应。

1929年,一篇专利首次报道了用醛或酮与氰化钾、碳酸铵、二氧化碳进行反应,最终得到乙内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手法。从那以后,1934年,德国的化学家Bucherer也报道了类似反应。Bucherer同时还发现了萘酚与肼、亚硫酸氢钠共热条件下生成咔唑的Bucherer咔唑合成法以及萘酚在亚硫酸钠中与氨反应转换成萘胺的另一个Bucherer反应。

反应机理

氰根离子与羰基化合物加成为羟腈,碳酸铵释放出的氨对羟腈发生SN2反应生成氨基腈,氨基腈的胺氮原子对二氧化碳发生亲核加成,生成含氰基的氨基甲酸。然后该氨基甲酸发生分子内环化,生成5-亚氨基噁唑烷-2-酮,最后噁唑烷酮通过一个异氰酸酯中间体重排为5,5-二取代的乙内酰脲。

这个机理基本上是Bucherer与Steiner在1934年提出的机理,这个原始机理基本上就一直沿用下来。不过最初提出的机理中,错误地认为5-亚氨基噁唑烷-2-酮是通过一步直接重排为乙内酰脲。直到1980年代,研究才发现在上述两个物质之间还有一个异氰酸酯中间体。(引自维基百科)

反应实例

Eur. J. Med. Chem. 1992, 27, 61–66】

Tetrahedron: Asymmetry 1997, 8, 511–514】

ARKIVOC 2004, iii, 11-21】

Bioorg. Med. Chem. 2008, 16, 4359–4366】

Tetrahedron: Asymmetry 2013, 24, 464–467】

利用SCO(或 CS2)可以制备得到硫代衍生物。

【Edward JT,  J Org Chem., 1980, 45, 2315】

最新产品
园区介绍